- 第1集
- 第2集
- 第3集
- 第4集
- 第5集
- 第6集
- 第7集
- 第8集
- 第9集
- 第10集
- 第11集
- 第12集
- 第13集
- 第14集
- 第15集
- 第16集
- 第17集
- 第18集
- 第19集
- 第20集
- 第21集
- 第22集
- 第23集
- 第24集
- 第25集
- 第26集
- 第27集
- 第28集
- 第29集
- 第30集
- 第31集
- 第32集
- 第33集
- 第34集
- 第35集
- 第36集
- 第37集
- 第38集
- 第39集
- 第40集
- 第41集
- 第42集
- 第43集
- 第44集
- 第45集
- 第46集
- 第47集
- 第48集
- 第49集
- 第50集
- 第51集
- 第52集
- 第53集
- 第54集
- 第55集
- 第56集
- 第57集
- 第58集
- 第59集
- 第60集
- 第61集
- 第62集
- 第63集
- 第64集
- 第65集
- 第66集
- 第67集
- 第68集
- 第69集
- 第70集
- 第71集
- 第72集
重耳傳奇第63集劇情
第63集:重耳傳奇第63集
其實(shí)驪姮最大的心結(jié)還是
驪姮喝下毒酒后便暈死過去,驪妡也甘愿喝下毒酒,她請求重耳保全卓子,其實(shí)重耳送來的并非毒酒,重耳最終還是心軟,在驪姮姐妹暈死過去之后,將她們和卓子一起送出了晉國,讓他們和驪潼團(tuán)聚,希望他們余生能平淡度過。
晉國的亂局周邊各國都已知曉,
晉國如今群龍無首,老臣們都希望重耳統(tǒng)領(lǐng)大局,接受君位,但重耳卻閉門謝客,不愿接受這個君位,狐突希望重耳能夠臨危受命,擔(dān)當(dāng)重任,重耳依然拒絕,國君之死令重耳明白,為君者必須學(xué)會利用,身邊的親人,朋友,任何一切能利用的都要無情的利用,這次亂局夷吾沒有盲動,而是選擇聯(lián)合周邊大國,這一點(diǎn)重耳自知不如夷吾,所以他擔(dān)當(dāng)不了國君重任。
秦國太子罃和
贏月氣惱極了,指責(zé)重耳躲清閑太自私了,重耳表明他不會和夷吾爭搶,一方面是他自知不如夷吾,另一方面他如果繼位,夷吾必定來犯,即便到時候秦國出兵相助,百姓依然要遭罪,還要還秦國的人情,重耳是絕不會像夷吾一樣割地的,贏月最終失望而歸。
重耳在夷吾回國路上設(shè)宴款待,夷吾在重耳面前竭力謙讓,他自知若非重耳相讓,他是不可能繼承君位的,重耳看出夷吾表里不一,他這次設(shè)宴也是想要和夷吾坦誠相見,重耳之所以拒絕君位,最根本的原因其實(shí)是擔(dān)心夷吾奪權(quán),只要夷吾能夠勤政愛民,富國強(qiáng)民,對重耳來講做不做國君其實(shí)是無所謂的。
見重耳坦誠,夷吾也不藏著掖著,坦白說若重耳繼位,他必定聯(lián)合各國來犯,同樣是晉國公子,誰都有資格做這個國君,所以這個位置他無論用什么辦法也要搶過來,重耳早知夷吾是這個心思,他警告夷吾,今日能將君位讓給夷吾,他日若夷吾誤國誤民,他一樣會將君位搶回來,重耳逼著夷吾對著皇天后土起誓,保證以后勤政愛民,夷吾心不甘情不愿地發(fā)誓,但他內(nèi)心是千百個不服。
將國家重任交給夷吾之后,重耳倍感輕松,一路策馬狂奔回到狄國,離開幾月,
夷吾繼承君位之后,第一件事是要重謝梁國和秦國,夷吾打算用罕見玉璧和黃金萬溢回贈梁國,以河西五城回贈秦國,遭到臣子們的反對,黃金玉璧幾乎要掏空晉國國庫,河西五城繁華之地,更是先君血汗所得,怎可拱手讓人。
里克建議將給梁國的黃金縮減,但秦國乃是強(qiáng)邦,答應(yīng)的五城必須守信,此言更是遭到大臣們反對,因之前夷吾曾許諾繼位后將汾陽賜給里克做封地,不少臣子認(rèn)為里克是擔(dān)心夷吾將汾陽收回,所以才順著夷吾的意思,這話令里克也進(jìn)退兩難,夷吾一副無奈之情,便甘做不守誠信的小人,拒絕贈送河西五城,也不將汾陽賜給里克了。
士蒍去向秦國使臣表達(dá)了拒付河西五城之意,遭到秦國使臣的奚落,里克也有些危機(jī)之感,雖說他是擁護(hù)夷吾的第一功臣,但夷吾繼位之后,對里克非但沒有封賞,還有意打壓,獨(dú)寵呂甥、郤芮這幾個跟著夷吾流亡之人,還敢公然毀約,公然收回汾陽。
夷吾利用朝臣們的反對和妒忌之心,輕易便毀了秦國之約,收回汾陽,雖然外面的人都說夷吾背信棄義,不守信諾,但夷吾不在乎,他在乎的是國土是否完整,對于里克和別人不同,雖說里克處處為夷吾謀劃,但每一次都是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之下,夷吾覺得若非里克太計較個人安危,他早就繼承君位了,所以才有意打壓里克。
秦國君得知夷吾毀約,惱怒不已,秦國夫人勸說國君不要和夷吾一般見識,就當(dāng)夷吾是小孩心性,沒說過那些話好了,秦國君更加惱怒,覺得夫人偏袒母國,但國君難道要為了五個城池發(fā)兵晉國嗎,夫人苦心勸說,其實(shí)信錯人的并非國君一人,重耳仁義將君位托付于夷吾,但就此一事來看,重耳所托非人,如此一想,秦國君心里也稍稍平衡,不再計較城池之事。